“吃辣长痘”、“吃巧克力长痘”这些民间说法流传甚广,但科学证据并不充分。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确实揭示了某些饮食模式与痘痘发生或加重之间存在关联,其中证据较为确凿的是高糖饮食和高乳制品摄入。理解食物如何从体内影响皮肤,需要跳出“食物直接沾在脸上”的简单思维,而从激素、炎症和代谢的宏观视角来审视。
高糖饮食(包括大量摄入糖果、蛋糕、含糖饮料、精制碳水化合物如白米饭、白面包等)之所以能促进痘痘,核心在于它引发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升高和胰岛素抵抗。当我们摄入高糖食物后,血糖迅速升高,身体为了降低血糖,会分泌大量胰岛素。持续的高糖负荷会导致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活性增强。胰岛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都能直接作用于皮脂腺细胞,促进其增殖和皮脂合成。更重要的是,它们能影响激素环境,例如降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的浓度,从而间接提高游离雄激素的水平,进一步加剧皮脂分泌。它们还能刺激毛囊皮脂腺导管的角化异常,从多个环节为痘痘的形成推波助澜。
关于牛奶和乳制品,特别是脱脂奶,研究发现其摄入与痘痘发生风险正相关。牛奶本身含有多种激素和生物活性分子,包括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同时,牛奶中的乳清蛋白和酪蛋白能强烈刺激人体自身胰岛素的分泌,其升胰岛素效应甚至不亚于同样数量的白面包。这同样会激活上述的激素通路,促进皮脂分泌。此外,牛奶中的某些成分可能干扰人体正常的激素代谢,或本身具有促炎潜力。
至于高脂肪饮食,其证据相对复杂。传统的油炸食品、肥肉等往往与高糖碳水相伴(如薯条、甜甜圈),很难剥离其独立效应。但某些不健康的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可能通过促进身体性的低度炎症状态,为痘痘的炎症反应提供“燃料”。相反,富含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则被认为具有抗炎特性,可能对改善痘痘有益。因此,调整饮食结构,选择低血糖负荷、减少精加工食品和乳制品、增加天然蔬果和优质蛋白的饮食模式,可能成为辅助管理痘痘的一个重要方面。